音乐文化

  白族音乐洞经古乐原为一种道教音乐。在明代时期由内地传入西南。随后,在长久的历史演化之中,这种道教音乐慢慢地为西南少数民族所接受,并逐渐融入了民族音乐与乐器,最终形成了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洞经古乐。


  巍山洞经音乐与大理洞经音乐为洞经音乐的两个分支。巍山洞经音乐融入了南诏音乐的古典与庄重;大理洞经音乐融入了白族民乐的优美与动听。虽然音色之中偶有区别,但是在乐器方面同采用了笛子、锣、鼓、二胡、三弦、绕、铃子等为伴奏。

名称由来

  在大理国建立以前,"大理"一词没有出现在有关的史藉。据有关大理的史籍记载,"大理 "一词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"大礼国"。"礼"与"理"谐音,为"大治大理,富国兴邦"的意思。

人文

  大理地区以白族为主,白族是个人文风情非常深厚的民族,如大理的“风花雪月”,就被说得天花乱坠,实际上下关风天天刮得人发晕;上关花可能是子虚乌有,反正现在是看不到了;苍山雪也很少见,至少三月份就很难看到了;洱海月还行,但一年也就是旱季满月的那几天好看。但大理人乐此不疲,津津乐道,可见人文风情之深。


  白族是个非常喜欢过节日的民族,一年大约有半年在过节。他们自己的节日就已经很多了,有许多你想不到的节日,如葛根节(就是卖葛根,一种中药材)、开秧门(开始插稻秧)、关秧门(稻秧插完了)等等,而且其它民族的节日他们也过,并且比别人过得更热闹,如火把节原是彝族的节日、春节原是汉族的节日,但大理人一样过得热火朝天。